在上海宣布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后,深圳也在謀劃出臺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新政。
日前公布的《深圳市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若干措施》)顯示,深圳將從基礎支撐、產品研制、臨床轉化、醫藥審批、應用推廣等方面做強產業集群。在加速醫藥審批進程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暢通藥品進入臨床前的會議溝通機制,推動港澳已上市藥品在深圳上市使用。
對此,深圳市星銀醫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興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若干措施》非常務實,其從研發方向、研發模式、臨床研究、市場轉化等各個方面,對深圳醫藥產業集群的各環節提供指導意見。
實際上,生物醫藥產業是深圳市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為了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深圳市政府去年也出臺了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1+3”政策文件等,提出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研和產業化體系,力爭到2025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實現突破2000億元。
為了該目標,深圳市各區也同樣出臺相關政策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以羅湖為例,羅湖區科創局副局長張琳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羅湖一直全力發展生命健康產業集群,將重點以清水河生命健康創新基地、東曉布心生命健康產業基地為核心集聚區,大力引進大健康領域重點企業。
但因深圳市各區在生命科學產業的發展定位、發展階段、發展現狀以及各區自身區域環境、經濟發展等不同,各區在生命科學產業政策的制定、體系、聚焦上也有所不同。
密集出臺新政助推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目前,深圳正在成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之一。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認為,深圳生物科技在細分領域優勢明顯。
例如醫療器械方面,2020年深圳醫療器械領域實現產值525.67億元,同比增長21.6%,醫學影像、體外診斷、植介入等細分領域處于國內優秀地位。創新成果方面,2020年深圳有效注冊醫療器械產品共9527件,居全國第四。精準醫療方面,深圳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組研究中心和國內基因測序應用龍頭城市,貢獻了全球約40%的基因測序數據。深圳國家基因庫是我國唯一獲批建設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
實際上,生物醫藥產業是深圳市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深圳市政府也一直在多措并舉力促產業集群發展。
從行業企業視角來看,劉興認為此次新政非常務實,其從研發方向、研發模式、臨床研究、市場轉化等各個方面,對深圳醫藥產業集群的各環節提供指導意見。
據了解,日前公布的《深圳市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主要包括夯實產業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提升產品研制支持力度、強化臨床研究轉化與醫企協同、加速醫藥審批進程、提升“深圳制造”能力、加快創新產品應用推廣等方面內容。
具體來看,在全面夯實產業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方面,《若干措施》提出設立相關生物醫藥產業促進中心,引導和支持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中心、高級別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建設、運營,為其提供配套資金和穩定的運營經費。
在全面提升產品研制支持力度方面,《若干措施》提出聚焦突破新靶點化學藥、抗體藥物、基因治療藥物、細胞治療藥物、多肽藥物及酶工程、AI藥物研發芯片等核心技術,采用“賽馬制”“揭榜制”等方式,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攻關,按照項目總投資40%給予資助,最高不超過3億元。
在強化臨床研究轉化與醫企協同方面,支持臨床試驗機構資質認定,尤其是提高I期臨床研究病房的補貼。支持醫療機構使用創新藥,建立醫療機構開展臨床研究的激勵機制,支持組建專業臨床研究聯盟,提供試行倫理審查結果互認制度。支持完善衛生健康大數據相關采集分類等標準,建設醫療大數據開放基礎設施。
在加速醫藥審批進程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暢通藥品進入臨床前的會議溝通機制,推動港澳已上市藥品在深圳上市使用。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12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廣東省深圳市設立了藥品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但劉興指出,藥品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還處在嘗試階段,目前對企業還未有實際幫助。其提出,可加強藥品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的職能建設,為深圳的本地企業提供一些綠色的通道,例如舉行三方的會議或者現場調研等,促進本地企業在新藥注冊等方面的能力改善。
在大力提升“深圳制造”能力方面,對獲得新藥證書并在本市實現產業化的,或本市生物醫藥企業按照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承擔生產的,按實際投入費用的20%予以資助,每個品種最高不超過1500萬元,單個企業每年資助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對于進入國家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并有品種中標的企業予以采購金額的一定比例補貼。
實際上,為了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深圳市政府去年也出臺了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1+3”政策文件,包括《深圳市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指導意見》及《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年)》《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5年)》《深圳市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若干措施》三份配套文件,提出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研和產業化體系,力爭到2025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實現突破2000億元。
此外,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還通過了《關于加快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另外,日前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就促進細胞和基因產業發展進行專項立法,針對產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和瓶頸問題,從制度上統籌解決推進,推動細胞與基因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從若干措施可見深圳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正加快強化產業鏈的薄弱環節,力推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醫藥產業鏈越豐富完善,企業競爭能力就越強。但劉興指出,實際上,深圳這么多年仍未形成產業集群化,首先,受環境影響,很多企業只能把工廠建到外地;其次,即使在有效控制環境的情況下,深圳的工業用地也相對缺乏。劉興還指出,例如其公司的多肽長效復雜制劑研發平臺設備需要占用很大空間,但工業用地又不夠,因此只能把工廠建到外地?!袄?,我們稱自己為‘兩岸三地’,‘三地’指的是我們有江蘇南京、湖北、深圳三個研發生產地點,‘兩岸’是指生產端和研發端。由此會導致溝通成本、管理成本大幅增加,生產效率也會有所降低?!?/span>
“實際上,如果缺少工業生產,整個產業鏈效率優勢則發揮不出來,便很難稱之為產業集群?!眲⑴d稱。
但劉興也提出,希望深圳市政府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將相關支持標準再提高一點?!耙驗榧煞峙鷷r間問題,企業如果沒趕上集采,前期一致性評價的研發投入可能就打水漂了,加大力度可能更能鼓勵企業,例如我們現在就在做減法,盡管我們有10個立項,但考慮到投入成本和風險,可能只能選兩個?!?/span>
各區因地制宜發展生物醫藥產業
深圳市各區也同樣出臺相關政策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以南山為例,近期,《南山區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領航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 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及《南山區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領航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領航措施》)相繼出臺,將加強數字技術賦能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南山區生物醫藥產業領航發展。
《實施方案》提出,要堅持聚焦關鍵領域、完善共享服務、堅持自主創新、突出集約發展4大原則,通過吸引一批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培育一批有實力、有潛力的創新型中小企業,集聚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行業領軍企業,建設一批專業化特色園區,分階段實現生物醫藥產值達到600億元,新增60個藥品品種取得臨床批件,20個藥品取得上市許可,新增二、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1,000個以上,新增上市企業10家,打造成為國內優秀、國際一流的創新高地。
《領航措施》提出,支持重大創新平臺建設、鼓勵提升新藥創新能力、鼓勵仿制藥一致性評價、鼓勵醫療器械研發等。
例如在支持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方面,對圍繞生物醫藥產業領域的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共性服務需求,能夠協作開展臨床轉化、生物醫藥安全評價、CRO、CDMO等公共服務的創新平臺,每年給予最高2,000萬元的資助;同時,按照場地裝修費的50%給予一次性資助,及最長3年的租金補貼,累計最高800萬元。
另外,就羅湖而言,羅湖區科創局副局長張琳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羅湖一直全力發展生命健康產業集群,將重點以清水河生命健康創新基地、東曉布心生命健康產業基地為核心集聚區,大力引進大健康領域重點企業。
其中,清水河片區將配套產業空間不少于43.7萬平方米,包括清水河智豐大廈生命健康產業園,7.1萬平方米,聚焦體外診斷、基因檢測、醫療器械等生命健康前沿領域,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醫學診斷中心,已落地羅湖醫院集團疾控中心、迪安診斷華南總部等醫療機構及重點企業。
東曉布心片區“十四五”期間,將通過布心工業區等城市更新釋放超過150萬平方米的產業空間,為生命健康產業在羅湖發展提供充足空間保障。
張琳表示,在生命健康領域,依托醫療資源優勢,羅湖集聚了一批大健康領域重點企業,包括醫藥研發重點企業星銀醫藥、中聯制藥;醫療信息化企業巨鼎醫療;醫療器械企業迪安診斷、一通醫療、易普森、真邁生物、奧洛瑞醫療、匯松科技、泰樂康、協康實業、宏濟醫療等。
生命健康類企業在羅湖可享受核心政策條款。張琳介紹,例如企業取得一類、二類新藥I期、II期、III期臨床批件,將獲得最高200萬元扶持;取得三類新藥I期、II期臨床批件的將獲得最高75萬元扶持。
因深圳市各區在生命科學產業的發展定位、發展階段、發展現狀以及各區自身區域環境、經濟發展等不同,各區在生命科學產業政策的制定、體系、聚焦上也不同。
例如,盡管南山區、福田區、坪山區在生命科學產業扶持政策上的共同特點是打造體系完備的產業生態環境,著力引進總部、龍頭、骨干企業和關鍵配套企業,打造集總部、研發、生產、產業配套于一體的產業集群。
但分別來看,南山區更加重視研發創新;福田區高度重視生命科學產業的發展,產業資金豐富;坪山區作為首批入選的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聚力發展生命科學產業,將其視為引領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呈現出藥品龍頭企業集聚,器械產品覆蓋面廣,高端有源、無源器械和體外診斷快速發展的趨勢。
截至查詢當天,深圳已形成了以南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坪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為雙核心,其他片區協同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布局。2020年深圳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408.25億元,增速達24.4%。
【 文章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魏笑
【全文整理】奧咨達
【聲明】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不代表本訂閱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迅速采取適當措施。
集團簡介
奧咨達集團創建于2004年,是全球優秀的醫療器械產業服務商。
“全球醫械3C平臺”以技術和數據為驅動,提供端到端、全產業鏈、一站式的醫工轉化服務,已幫助全球3000多個醫生、科研專家、創新企業,轉化出1500余張全球醫療器械證書和近千億產值,市值超萬億。
懷揣“中國成為全球醫療器械產業中心”的理想,奧咨達向全球輸出優質的中國服務和產品,讓醫療器械成為中國新名片的組成部分。
準備好開始了嗎?
那就與我們取得聯系吧
有一個醫療器械項目想和我們談談嗎?您可以填寫右邊的表格,讓我們了解您的項目需求,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我們將會盡快與你取得聯系。當然也歡迎您給我們寫信或是打電話,讓我們聽到你的聲音!
24小時免費咨詢熱線:
400-6768632